一种技艺,从来不是一个人或一代人的事。它意味着奉献,坚守,传承,保护和延续。它承载着一方水土的历史烟火,或者它就是一个种族或一个国家成长和存在的印记。
戏曲,一直就是一部史诗。
它可以是京华烟云,也可以是民间小调。无论什么曲种,哪段戏,说的都是人生。
小时候看戏,看的是戏服戏妆。戏中故事不知是否入心入脑。眼中只有咿咿呀呀,长袖善舞。
年轻时候看戏,大致懂了戏中情节,对脸谱越发好奇,了解了董永七仙女,秦琼卖马,张生崔莺莺,却也以为那只是故事。
而一段折子戏《马匹卜驳妻》,屏南二中的孩子们在漈头老旧的戏台上表演的非遗项目平讲戏,却是让我突然心生敬意。
屏南的平讲戏是福建闽剧的前身。平讲戏意为用平话演唱的戏。平话就意味着是民间的野戏。岁月激荡,几经变化,发展到现在已经没有了被巡村聘请的演出方式。然而它存在着。几个老人还在将毕生的精力投放在平讲戏的传承和保护上。值得欣慰的是它进校园了,进了屏南二中的校园。
台上是活的过往历史,台下是新的未来传承。看到将近80岁的老人在不遗余力一个细微表情一个细节动作的教着学生,不禁各种感慨。他是张贤楼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屏南平讲戏第二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。他的一生从15岁开始就已经和平讲戏分不开了。
人是戏,戏即是人。在非遗进校园活动中,老人全身心的传授着技艺,也传承着一种精神。他和二中的指导老师们带着学生默默无闻低调的固守着一种坚持,保存着一份认真。这份坚守,让人看到平讲戏的落寞艰难,也看到非遗传承的新生希望。
为师教的尽心尽力,为生学的尽情尽真。
那日大雨。雨帘中,师与徒一招一式,一颦一蹙;一抬头,一甩手;令我体验到满满的生命力与感动。
一段折子戏。一个故事。台上只有八分钟,台下却穿越了一段时光......